新疆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聚焦环境浸润、思想引领、文明养成、活动体验四大板块,着力将学生社区打造为思想引领的阵地、成长成才的家园、文化浸润的沃土,使学生社区成为时代新人培育的新场域。
强化环境浸润,打造“实景课堂”。按照“一区一特色,一楼一品牌”系统设计宿舍楼栋文化,结合红湖、博达、友好叁个校区特色,凝练“弘”“博”“友”3大系列文化主题,形成叁校区33栋楼不同主题、各具特色的文化大厅和文化走廊,将中华文化、文明养成、安全教育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楼宇环境文化中,营造“一墙一物会说话”的文化浸润氛围。创建学生成长多功能空间,整合宿舍楼栋空间资源,在学生社区集成建设读书室、国学馆、排演馆、健身房、心理咨询室、心理解压室等功能室;每栋宿舍楼均建设1间党团活动室、1间自习室,满足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发展需求,让社区空间功能“富起来”。搭建“暖家”共享平台,面向学生征求社区文化建设意见建议,举办各类活动收集学生书法、绘画、摄影、手工创作等优秀作品1000余份,在走廊文化区进行交流展示,将学生的所思所想、所做所得融入社区文化建设,推进社区文化空间“有魂有形”,形成共学共促共享“家文化”。
强化思想引领,构建“核心体系”。开展“红色讲堂”,将“星火”宣讲团下沉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生宣讲会,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,凝聚青年共识,汇聚奋进力量,提升学生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。创建“青辅学堂”,搭建共享学习平台,建设成长学堂、五育学堂、心理学堂、安全学堂四大系列活动,邀请校外专家、专业教师、社团代表等开展“微课堂”,通过微视频、线上直播、线下交流等方式,在考研规划、就业指导、特长分享、学业互助等方面指导学生,共计开展“青辅学堂”100余期,参与学生8000余人,助力学生学业进步、技能提升。打造“指间课堂”,坚持每日发布“暖心签”,有组织地将理想信念、学业规划、心理健康、安全意识等内容,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风格进入学生社区,累计发布图文内容共计600余条,覆盖学生3万余名,让日常教育如春风化雨,温润学生心灵。
强化文明养成,夯实“行为根基”。打造示范宿舍“树标杆”,创建叁批“党员示范宿舍”1166间、“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宿舍”673间,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。创建“退役军人宿舍”88间,树立93个优秀退役大学生形象,弘扬优良作风,营造良好舍风,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。打造文明宿舍“立样板”,制定《新疆大学“文明宿舍”创建实施方案》,把“文明宿舍”创建作为文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,坚持每两周组织开展一次“文明宿舍”评比,增强自我管理能力,加强安全文明教育,累计评选“优秀宿舍”9300余间。开展特色活动“育新风”,将养成教育融入文化活动,每学期初开展“21天养成记打卡挑战活动”,设置学习、运动、生活、社交等多项习惯养成打卡内容,引导学生每日分享、持之以恒,“自律+他律”帮助学生把握习惯养成黄金期,在坚持中促进个人学业进步、健康生活、积极社交、技能拓展,已持续开展3年6期,参与学生8000余人。
强化活动体验,拓展“有形载体”。聚焦学生成长成才核心目标,以思政引领、文化传承、习惯养成、团结进步等为核心内容,常态化开展“多彩社区”主题文化活动,通过“翰墨丹青书画摄影展”“安全知识竞答挑战赛”“我爱我家社区共建”等品牌项目,深度融入“五育”教育理念,年均举办活动超10场,吸引1.5万学生参与,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需求,在学生社区精准策划“沉浸式手工解压工坊”“健康管理指数测试”“职场礼仪实训课堂”等30余场定制化活动,构建涵盖生活指导、学业辅导、就业指导等立体化个性化服务体系,实现成长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精准对接。依托学院专业特色与团委组织优势,精心打造30余场社区特色活动,形成“传统节日文化雅集”“学业帮扶工作坊”“星级宿舍创建大赛”等兼具学生参与度与社区影响力的活动矩阵,凝聚社区文化育人合力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。